追星这个事,从来都是不分年龄、性别、地域、职业,全民参与的活动。一个人自打出生起,年轻时追明星演员、明星歌手、明星运动员,大一点追明星作家、明星学者,再老一点追明星企业家、明星政治家。人们的生活,因追逐精神偶像而愈加充实丰满令人期待——虽然追逐的偶像总是一波接一波地换。
爱他出众的形象气质——如杨幂郑爽蔡徐坤;爱他精湛的专业技能——如孙俪梅西张继科;
爱他高贵的精神品格——如汪涵黄磊袁隆平;爱他渊博的学识修养——如董卿杨澜高晓松;
爱他丰硕的事业成就——如马云丁磊董明珠;爱他卓越的政治才能——如习总周总邓小平;
追星,总能找到积极向上的理由,也总是给自己设定了光明灿烂的生活目标,他们的现在,就是追星人想要的未来。所以追星大多时候是充满正能量的事情,只要方式得当,可以追剧追演唱会刷票房,可以买贴纸买海报买安利,也可以接机打榜刷流量……只要不像杨丽娟那般疯狂,一名高素质的理性粉丝,总能享受到偶像带给自己的快乐。
虽然粉丝眼中的偶像只有他一个,他心中的粉丝却有千千万,就连他的签名、靓照、私人物品和粉丝关怀,也不会仅仅只属于粉丝一个人,但粉丝也会心甘情愿地追随。追星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。
当然,有些多才多艺的粉丝,早已脱离原始的追星套路。音乐才子周杰伦就给自己的偶像陈奕迅写歌,刘亦菲的粉丝给偶像送手绘肖像,蔡徐坤粉丝特意给偶像举办时装秀应援……有追求的粉丝,已经不满足于在偶像背后默默无闻,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,在偶像面前刷足存在感。
喜欢他,不仅手机电脑壁纸都是他,不仅书上墙上贴满他,不仅吃的穿的玩的都与他有关,别的粉丝能做到的,我都做到,我能做到的,其他粉丝不一定都能做到。
比如,和偶像同天生日、同一属相、同一星座,这种先天优势拉近的距离,是其他人只能羡慕而无法通过外力获取的。毕竟,一个人的出生,是他一切生活的起点。这个起点若是和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粉丝有意无意就会觉得,偶像并非高不可攀,他与自己,原来这么接近。
就算跟自己的生日扯不上关系,偶然看到自己手机号、身份证号、学号等乱七八糟的数字竟与“爱豆”的生日不谋而合,也要欣喜若狂一番。
要多幸运才能成为几千万分之一,正好自己的手机号是偶像的生日——尽管并不十分契合。
其实,幸运都是自己主动争取的,只要你想要,偶像的生日,就能变成你的手机号,而且是精确到年月日,不带任何多余数字的那种:
比如杨幂19850912,赵丽颖19871016,郑爽19910822,张艺兴19911007,胡歌19820920,邓伦19921021,鹿晗19900420……
只要19.8元,你偶像的生日号,“彩号”里都能找到。每个“明星”生日号只有一个,买给自己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珍藏,送给“爱豆”也是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。